来源:乐鱼全站网站登录首页 发布时间:2024-03-25 05:28:24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此次增设24种新专业,涉及57所高校,将列入高校2024年本科招生计划。
我国高校年年都会新增或撤销一批专业,但此次专业设置,增设、调整专业点1719个,同时对高校申请撤销的1670个专业点予以备案,增、撤、调共涉及3389个专业点,数量为历年最多。
尤其是增设的24种新专业备受社会关注。从名称上看,软物质科学与工程、智能视觉工程、生物育种技术等新专业前沿色彩强烈,中国古典学、交叉工程、生态修复学等新专业跨学科色彩强烈,足球运动、咖啡科学与工程、马术运动与管理等新专业特色明显。
但对广大高考考生和家长来说,最关注的还是这些新专业的工作前途。虽然新专业特别大程度上就是根据人才需求强烈才增设的,但未来工作岗位的待遇、发展空间仍有待长期检验。
2023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学科专业。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以服务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为导向,新增国家安全学、电子信息材料、生物育种技术、生态修复学等新专业,支持高校增设数字化的经济、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一批急需紧缺专业点。
2022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着力提升农林专业生源质量。将生物育种纳入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将生物育种、农林智能装备相关学科专业纳入有关专项计划支持范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程郁等人2022年8月曾撰文指出,中国生物育种科技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主要得益于大量海外留学人才的回归,特别是生物育种前沿技术的领军人才绝大多数是从海外引进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从事育种相关研究的研究员92.6%均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
该文指出,但2017年以来,美国政府多次宣布限制中国学生进入美国大学STEM类专业学习,在美国国土安全部公布的STEM专业列表中就包括农作物、园艺作物和动物育种。
因此,加强育种复合型人才教育培训,有利于突破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卡点”。
二是瞄准区域需求。落实部党组提出的“高等教育要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优化布局结构上做好先行先试”部署要求,强化省级统筹,引导地方高校增设智能制造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智慧农业、智能采矿工程等区域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急需专业。
云南农业大学增设了全国第一个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云南是中国最大的咖啡种植区。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云南咖啡种植培养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98%以上。
咖啡产业对于云南而言,是热区特色产业、产区支柱产业,更是重要的兴边富民、联农带农产业。
2022年度云南省咖啡产业报告数据显示,全省咖啡种植从业户数达25.23万户,平均每户咖农在咖啡产业上的收入达到13674元。
三是强化交叉融合。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增交叉工程、健康科学与技术、智能视觉工程、工程软件等新专业,支持高校增设一批智能建造、网络与新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等专业点。
中国人民大学增设了全国第一个中国古典学专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官方微信文章介绍,该院提出建设中国古典学学科体系的设想,专业建设目标为在交叉学科门类下建立中国古典学一级学科。
这个专业着重培育学生继承并精通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和古代经典,掌握中国传统学术路径,具备世界人文学术视野。
上海交通大学增设了全国第一个健康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之一,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聚焦可持续能源、健康科学与技术和极端制造的未来方向,计划在未来10—15年打造一个学科交叉融合和高度国际化的学院。
该院官网信息数据显示,在育人模式上,学院将打造模块化、定制化交叉学科培养理念,设置基础学科、人文素养、交叉学科和创建实践板块,突破专业壁垒,采取灵活性更好的专业设置和学位授予方法。
华南理工大学增设了全国第一个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专业。前沿软物质学院是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首批建设的新工科学院之一。
该院官网信息数据显示,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专业的新工科专业,以物理、化学、材料和生物等基础科学为出发点,注重培育学生运用软物质领域基础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多学科、交叉领域前沿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的能力。
广州体育学院增设了全国第一个体育康养专业。某高校体育学院教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体育康养产业是体医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缺乏复合型人才,懂体的人不懂医,懂医的人不懂体,是目前人才队伍中面临的最大困难。
四是突出就业导向。进一步强化就业与专业设置间联动,推动各省结合本区域产业发展实际,梳理报送就业率相比来说较低的专业223种,为高校调整专业结构提供重要参考。压实高校主体责任,明确要求高校对就业率过低、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谨慎增设、及时调减。
增设新专业,需要提前考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很多新专业的应用性很强。
从名称上看,汉学与中国学专业的理论色彩很强。实际上,2023年6月6日揭牌成立的北京语言大学汉学与中国学学院,前身是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是北京语言大学创新发展国际中文教育的一部分。
北京语言大学应用中文学院成立于2023年4月,教职员工以原汉语速成学院教师团队为主体。原汉语速成学院是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短期、速成、强化教育的专业化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应用中文学院院长苏英霞介绍,所谓“应用”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是教学内容方面,我们的教学突出语言的应用性。二是人才教育培训方面,我们的学院以培养“中文+”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人才为主要任务。
2023年,我国首次在工学门类下增设了交叉工程专业类,东南大学的未来机器人专业是交叉工程专业类下的首个专业,今年清华大学的交叉工程专业成为该专业类下的第二个专业。
东南大学教务处处长殷国栋曾介绍,未来机器人专业的学生有三个导师,导论性的导师、学术导师还有一个企业导师。可见其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华东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增设了全国首批电子信息材料专业。一名材料学科教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电子信息材料是指在微电子、光电子技术和新型电子元器件领域中所用的材料,最重要的包含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传感材料、磁性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等。
“把材料与电子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对材料专业学生的就业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这位材料学科教授说,“材料、信息与能源是当今工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当前行业急需新材料及电子信息复合型人才。”
此次增设专业点数量最多的是足球运动专业,涉及体育类、师范类等30所高校。
根据教育部网站发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2023年全国高校申报43个教育学新专业,其中有40个与足球相关,足球运动专业是数量最多的,此外还包括体育足球教育专业等。
足球运动专业培养的并不全是足球运动员,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该校2024年足球运动专业招生简章介绍,培养目标是从事运动训练、教学、竞赛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目前,国内足球赛事及相关产业处于低潮,就连职业足球运动员都屡屡被传出欠薪,相关从业需求亦受影响。
但足球行业有长期的确定性,未来专业人才一定有“用武之地”。据统计,目前有近20所高校发布了足球运动专业,招生计划不足500人,可见新专业初始招生较为克制。
根据就业状况调整高校学科专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体现在新专业,更体现在撤并专业。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的人介绍,此次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3389个专业点。新增1673个、撤销1670个,数量基本持平。
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的专业点增加数量位居前三,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专业点数量相对减少。
从学科门类看,工学所涉专业点数量最多,有1322个,占比39%,这与工学作为第一大学科门类的基本情况相呼应。总的来说,专业结构和区域布局逐步优化,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更趋理性。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今年1月曾表示,要优化招生结构,引导高校加大理工科招生比例。
加大理工科招生,有利于学生更好就业。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欧阳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近年来,由于就业市场需求缩小,文科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而更好更多的就业机会通常要求更高的STEM知识和技能水平。
“我国高校年年都会新增或撤销一批专业,而对于新增或撤并专业,一些人认为新增的都是热门专业,撤并的均是冷门专业。其实不然,对于一所高校来说,新增或撤并某一专业,主要要看适不适合本校,本校有无条件把这一专业办好。”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
“在新增专业时,如果盲目追求热门、时髦专业,就可能会引起出现同类专业设置过多,人才培养供给超过社会需求,很快又被撤并的问题。”熊丙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还介绍,根据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求变化,此次对国家控制布点专业进行动态调整,将资源勘查工程、护理学、助产学调整为国控专业。
一般来说,有两类专业会被列入国控专业,一类是目前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很多,市场的需求量已经较为饱和,另一类是涉及国家安全或生命健康等特殊行业的专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介绍,目前护理学专业需求趋于平缓,需要对护理学专业招生进行适度控制,防止供求差距过大、学生不好就业的问题。
“专业撤销是高校专业动态调整的常规良性举措。”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对于解决“专业现在热门四年后变冷”的问题,应该依据毕业生的兴趣特长、就业意愿和实际岗位需求,开展有明确的目的性的继续教育。